它能让你“一泻千里”,也能让你当场去世
今天的主角是巴豆(Croton tiglium)。说到巴豆,我就想到在《西游记》里,朱紫国国王因为王后被妖怪掳走,得了忧思之症。幸有美猴王孙悟空施展医术,以大黄为君,巴豆为臣,锅灰为佐,马(小白龙)尿为丸,龙涕为引,治好了国王多年的心病。又寻回了王后,弘扬了正能量,健康爱情两开花……
哼哼,你们都知道我要说什么吧。
孙悟空的“救命良方”
大黄和巴豆都是著名泻药,在《西游记》中大黄(Rheum spp.)被称作“将军”,巴豆被称作“斩关夺门之将”。体虚之人,单单服下一味就可以死去活来,因此师弟们担心同服的话,两位将军在肚子里开战,那还得了?
巴豆的果实和种子。图片:Hsiengan Huang / 台湾生物多样性咨询入口网
中医理论中有所谓“相畏相杀”的说法。中医认为,两味药同服,就会互相抵触,减低药性或毒性。按东汉王充所著《论衡》内记载,与巴豆相畏的正有大黄、黄连等七八种东西。吴承恩没有安排朱紫国国王被巴豆和大黄治死,可能就是参考了传统医学的设定吧(大雾)。至于药效,我还是觉得那两只龙的体液起了九成五的作用。
《神农本草经》称巴豆为“巴菽”,李时珍解释为“出自巴蜀,形如菽[shū]豆”。但巴豆长得不太像豆,它是一种高达五六米的大灌木或乔木,叶子类似樱桃叶。初夏时会开出由许多青黄色小花组成的总状花序,花分雌雄,虽然很小但还是可以分辨。雌花有3根柱头,每根都深裂为二,看上去像有6根触手;雄花的触手(花丝)更多,可以看见花药。
巴豆的雄花。图片:Hsiengan Huang / 台湾生物多样性资讯入口网
雌花在花后会结出带三棱的椭圆状蒴[shuò]果,内有三枚种子。看到这果子的形态,应该大致能猜到它是哪一科的了,是不是和去年介绍过的乌桕[jiù]很像?它们都是大戟科的成员。不过乌桕的雌雄花都在一个花序内,巴豆兼有雌花序和雄花序,而且巴豆的蒴果成熟后不会像乌桕果子那样完全裂开。
开裂的乌桕果实。图片:Kware Ji / Flickr
巴豆的果实。图片:Vinayaraj / wikimedia
大戟科虽然经过一系列分分合合,约有近一半种类被分了出去,但依然是被子植物中物种数量最多的科之一,大概排在第六名。巴豆属也是一个较大的属,全世界大概有八百多种,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。巴豆就是这八百多种植物的属长,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各省和南亚、东南亚国家。
高度危险的“净化剂”
巴豆是古代南亚各国使用最广泛的草药之一,尤其是印度的阿育吠陀(Ayurveda)医药系统。1569年,葡萄牙医生、自然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弗·阿科斯塔(Cristóbal Acosta)在印度工作期间,对当地人使用各种草药治病的方法很感兴趣,也采集了大量标本。回国后,他出版了一本《东印度群岛草药医药论》(Tractado de las drogas y medicinas de las Indias orientales),其中首次向欧洲人介绍了巴豆这种植物。欧洲学者把它命名为croton,这是一个挺吓人的名字,来自希腊语krótos,意思是蜱虫,指巴豆种子的形状,类似吸饱了血的蜱虫。
巴豆的种子和吸饱血的蜱虫。日历娘贴心提示,虫恐者请撤离,非虫恐滑动查看蜱虫图片。图片: Lindsey Seastone / invasive.org;Bjørn Christian Tørrissen / wikimedia
但如果你在网上搜croton的图片,搜到的多半是大戟科另一种观赏植物变叶木(Codiaeum variegatum),在英文里,它被称为croton的频率比巴豆更高些。要用英文搜巴豆,得搜“purging croton”。
变叶木的叶子。图片:Joe Mabel / wikimedia
Purging就是净化、通便、洗肠的意思,根据阿育吠陀净化疗法理论,对于许多病症,在使用其他药物之前,最好先净化身体,减少毒素,这样药物可以更好地吸收。巴豆就是常用的净化剂,吃下一粒种子就可以使人放空一切,效果立竿见影,但有时候(大部分时候)效果会太剧烈,有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。
巴豆致泻的背后机制是剧毒的化合物,巴豆的种子含油50%~60%,油进入肠道后会分解为具有强烈刺激性的巴豆酸(crotonic acid),破坏肠道细胞导致腹泻。中毒者的整个消化道会灼痛无比,中毒严重者可能会死于脱水引发的全身症状。就算是接触到皮肤,也会导致红肿发炎。
巴豆的科学插画,出自德国的草药学著作Köhler's Medizinal-Pflanzen。图片:Franz Eugen Köhler
巴豆酸也是一种工业原料,根据国标《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(GB 13690-92)》和《危险化学品目录》,GB 13690-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它的危险代码是C(腐蚀性)、R21(与皮肤接触有害)、R22(吞咽有害)、R34(会导致灼伤),在操作时必须穿戴防护服、手套或护目镜。这么一种东西吃到肚子里,效果可想而知。
同样是泻药,把巴豆和大黄都称为将军,显然是低估了巴豆,如果大黄是平乱的将军,那巴豆最起码也是屠城的魔头。大黄的风险是可导致结肠癌变和肝毒性,这个致死过程最快也得几个月到几年,但巴豆一旦服用不慎,就会立刻要命了。
巴豆也有致癌风险,EB病毒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疱疹病毒,基本上人人都有,这种病毒在体内绝大部分时间是潜伏状态。而巴豆油中含有一种佛波醇(phorbol)衍生物,可以激活潜伏的EB病毒,告诉它们该繁殖了。然后苏醒的病毒不断复制,影响感染细胞的正常分化,导致癌变。
“将军”也该“解甲归田”了
古代人虽然不懂药理,但也早就意识到了巴豆毒性剧烈,无论是中医还是印医,都使用了各种手段来减毒,如去膜(去除外种皮)、去心(去除子叶),再捣碎,然后用纸把油吸走,这样的处理成品叫作巴豆霜, 巴豆霜仍然含有20%的油,并不能算多安全。
巴豆的毒性在文学中也有体现,而且常常与砒霜同列。东汉哲学家桓谭《新论》中就有“巴豆毒鱼,礜石贼鼠”的说法,礜[yù]石是一种砷矿石,可提炼砒霜;元代关汉卿《单刀会》中也有唱词:“那里有凤凰杯满捧琼花酿,他安排着巴豆、砒霜!”
礜石矿石,又称毒砂,砷黄铁矿。图片:王为希
《鹿鼎记》中,韦小宝让马夫给吴应熊一行人的滇马下毒,马夫便下了几十斤巴豆,歪打正着阻止了吴应熊逃跑,吴三桂的造反计划不得不推迟,康熙也多了点时间准备防御工作。平定三藩之乱,这巴豆还是有很大功劳的,算是个幕后将军。
时至今日,我们早已有了更安全的药物,巴豆作为一种“杀敌八百,自伤一千”的剧毒植物泻药,应该退出现代医药领域了,毕竟植物经过亿万年的进化,其体内所含的各种有毒化合物成分乃是用来御敌,而不是给人疗病。另外,据西晋张华所著神话志怪小说《博物志》记载,拿巴豆来喂鼠,三年能长三十斤,@华农兄弟 可以考虑一下(误)。
本文是物种日历第5年第58篇文章,来自物种日历作者@霜天蛾。
你可能错过的精彩内容
本文来自果壳,欢迎转发
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@guokr.com